万商俱乐部是(www.wsjlb.com,微信号“万商俱乐部”)成立于2005年4月13日,最早以专业沙龙开始,奉行“独立、公益、专业、小众”的理念,十年来已举办200多期专业沙龙,先后研讨了各类专题和案例。本期原本计划继续做创新研讨,因“电梯吃人”事件发生,我们临时决定加入本话题。<?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今晚研讨分三方面:第一,梳理近些年商场人身伤亡事件都有哪些类别;第二,关于电梯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梳理;第二,对政府、商业管理者和消费者的措施建议。 一、近些年商场或商业人身伤亡事件都有哪些类别? 这两天湖北荆州“电梯吃人”事件被大众持续关注,在购物中心或商场消费,大家可就了解的说说这些年有哪些人身伤亡事件。 第一, 火灾,全国各地火灾近些年陆续都有,伤亡事件时有发生; 第二, 电梯摔伤、夹人等; 第三, 高空坠物,外墙玻璃、大广告牌坠落砸死人,充气活动台被风吹倒,氢气球爆炸; 第四, 中庭跳下坠亡,并有可能由此引发的他伤等次生伤害; 第五, 可能还有漏电导致的伤亡; 第六, 因地面湿滑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摔伤; 第七, 因玻璃或玻璃门无标识,导致撞头撞脸撞鼻子等; 第八, 开业人多拥挤,活动搭台倒塌,拥挤至死的也有发生。 所以,在商业地产界,只要不小心,到处都有“吃人”的隐患!例如,玻璃幕、铝窗、高空坠物、阳台围栏、景观水景、变压器箱等等;大楼每层建筑基础楼板与外墙铝合金结构之间的接缝处在建筑扫尾工程中与商户二次装修极易遗忘,容易掉物品或掉进小孩;相关人员启动或关闭直升电梯时,易出现轿箱与楼层不吻合情况,出现踏空现象;由于钥匙管理不善,电梯维修人员维修时坠入电梯井;高空作业的蜘蛛人意外坠落;小孩子追逐打闹摔倒或碰撞的伤害,包括从没有玻璃护栏的扶梯上掉下来;购物车在扶梯上可能引起的踩踏事故;暴风雨导致地下室水淹事件,济南、深圳等均导致死亡事件发生,车辆被淹、电梯灌水在南方更常见;百货常见的剪刀扶梯引起擦碰等等。 关于电梯存在的人身伤亡事件,我们梳理下部分购物中心的情况,大致如下几类: 第一大类,困梯,部分顾客可能会有不适或晕倒,占32%; 第二大类,急降(直梯或货梯)或忽停(扶梯多见),导致的摔伤,占26%; 第三大类,因电梯、扶梯附近水渍(可能是顾客、也可能是保洁)、油渍或扶梯本身的油渍、水渍造成的滑倒摔伤,占11%左右; 第四大类,夹人(含夹头、夹手、夹脚),大约占10%左右; 其他还有诸如撞电梯门、电梯玻璃的,高跟鞋夹扶梯造成伤害的,梯内坠物(如天花、广告、灯泡灯光等),梯旁置物倾倒导致的伤害,以及一些因装修、因棱角未处理等造成的划伤。 不过,有嘉宾提出,站在维护和运营的角度来看,不能矫枉过正,现在对营运事故都有点应急反映过度,只要开门做生意的运营场地永远都存在各类事故的可能性,会不会成为隐患甚至发生事故就看管理体系的水平高低了,当然与建筑和机电的设计安装也密不可分。 二、关于电梯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梳理 那么,产生这些事故的原因主要在哪些方面呢?不同嘉宾有提到: n 运营管理能力,维护维保水平; n 工人不负责任; n 巡场负责制走过场,检修例行公事; n 设备缺陷,国内的一些品牌电梯存在“僵尸还魂”,本来是接近报废或返修的,然而却被再次翻修,流入市场混入销售,政府技术监管都搞定了; n 电梯扶梯维保单位非常关键,一般没有驻场维修人员; n 设备供应商基本都是落到各地代理为主,设备选型已经成为成熟技术流程; n 相反维保合同的落实和维护技术差异凸显出来; n 建筑物建成以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不一定四角同时沉降,这样会导致电梯轨道与原有安装轨道有略微偏差,使得有些电梯零部件寿命减短,但不至于导致频繁困人现象; n 目前电梯无强制报废标准(最新消息是2015年7月20日刚颁布,从2016年2月执行); n 特种设备检测院年检工作存在疏忽,包括电梯安装问题、调试问题; n 还有法律责任不重不狠的问题,安全意识淡薄。 万商俱乐部对业内部分专业人士的初步的调研结果显示,大家归因起来,维修保养问题占98.36%,运营管理问题占78.69%,电梯质量问题占42.62%,顾客自己问题占19.67%,其他原因为9.84%。 通过更细致的梳理,我们可以从电梯品牌产业链管理角度、设计角度、生产角度、销售角度、采购角度、安装调试、维保、监督检查和应急处理及其他多个角度梳理一下,目前存在问题可简单分享如下: 第一,厂家品牌产业链管控角度,很多品牌太牛,专业配件价格高,如果第三方做维保,有些技术壁垒解决不了,有些品牌方也缺乏跟管理者的沟通和跟踪服务; 第二,设计上标准化产品多,非标产品技术不成熟,很多电梯跟商业匹配度小,存在制度缺陷; 第三,生产上包括产品质量或返修的问题,有缺陷,比如这次荆州央视就报到了生产个内设计尺寸不相符的问题; 第四,代理权管理混乱,代理安装和维保厂家不同就麻烦更多; 第五,甲方采购压预算,乙方为中标迎合甲方的价格需求,简化或省略很多功能,配置也容易降低; 第六,安装标准不一,人员培训差,应该重视值守人员的培训管理要求,安装维保公司不统一,大家反映现在安装队伍和质量确实很差; 第七,维保多数非原厂保养,本身标准也不统一,维保人员技术水平不足水平参差不齐,保养频率和及时认真程度都不够,很多维护保养流亦形式; 第八,监管方面缺失,缺乏问题跟踪落实,检查不到位; 第九,好多电梯困人解救经验不足,应急处理能力和不可预见风险不重视; 第十,是一些其他原因包括对使用方的培训等等。 三、对政府、对商业管理者和对消费者的建议和措施 对政府的建议: 1.希望能严抓质量问题,遇到违规违纪回收等行为要像查酒驾一样严格; 2.标准虽然各地通版,但是详尽不同有别,比如关于检测记录,希望修订物管在此方面的巡检、调试制度; 3.建议参照国际标准,比如BOMA国际已经在国内培训的标准,像这次事件,就是扶梯的一项紧急自动制动的设施,有个间隙数据,这个数据设置的大一点点,参数标准必须细化。 对商业管理者的建议: 1.分管商管电梯监护负责人必须真实的评资质上岗,有个别单位上岗证和本人不符,主管单位有时候睁一眼闭一眼,这个问题很可怕必须改变。 2.签责任状,逐渐签,落实到人,最关键的本质还是责任心; 3.提高待遇;有的单位换人频繁,岗位责任制签字人员不及时换签;基层管理者责任和待遇不成比例,如果管理者像管理消防一样管理电梯安全会降低事故发生,核心还是人; 4.监督检查是根本; 5.加强对基层的现场技工人员技术和职业素质教育;我国商业发展太快人员跟不上,电梯维修工没有职业荣誉感,很多人员都是短期培训上岗,正常的是师傅带着两年才可以上岗,现在是短期培训后立即上岗。 对消费者的建议: 1. 要加强自我防范意识,有些消费者安全意识不够; 2. 加大提示或导识宣传很有必要运用“环笨”原理,尽量将各类警示、导示做得更简单明了; 3. 建议加强自救意识,普及知识; 4. 大人尤其要教育孩子不能在扶梯或坡梯上追逐打闹; 5. 女士的长裙、高跟鞋、“恨天高”等鞋子也有危险; 6. 还有小朋友穿轮滑鞋上扶梯也很危险的。 |